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,不可发布违法信息,一旦发现永久封号,欢迎向我们举报!
实名认证才可发布
货源分类
手活爱好网 >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> 综合货源资讯 >  端午快乐:一个被营销号涂改掉了的全民记忆 丁道师:文字是母体,母体不会被短视频冲击消亡


  • 【莆田鞋厂家分类】
  • 【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】
  • 【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】
  • 【名表厂家分类】

 

端午快乐:一个被营销号涂改掉了的全民记忆 丁道师:文字是母体,母体不会被短视频冲击消亡

发布时间:2024-09-25 12:13:04  来源:网友自行发布(如侵权请联系本站立刻删除)  浏览:   【】【】【

端午快乐:一个被营销号涂改掉了的全民记忆 丁道师:文字是母体,母体不会被短视频冲击消亡 

端午快乐:一个被营销号涂改掉了的全民记忆

来源:六神磊磊读金庸

文/六神磊磊

这两天,在我的视频号下面,争论一直没停止过。

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故事,告诉我们:记忆是怎么被人为涂改的。

请看一个2012年的照片,这是“神九”航天英雄景海鹏在太空展示的一张照片:端午快乐。

接下来的2013年,神十航天员又展示“端午快乐”,祝福全国人民开心过节。新华社等官媒都作了报道。

这可说是堂堂正正、普天同庆的事。

可是请问大家记忆中,还有这两张照片吗?还有“端午快乐”的祝福吗?

似乎已经模模糊糊记不清楚了对不对。又似乎是一直以来,甚至是自古以来,都是“端午安康”。

事实上,这个“自古”不过是八九年。

但凡稍微年长的人,不妨回忆一下:十年前有这种不能讲“端午快乐”的说法吗?完全没有对不对。

也就是说这个文化谣言的时间根本不超过十年。

追溯事情的过程,大致是这样的:

约莫2015年,有营销号发了这样的内容:“非遗专家杨光宇教授”指出,端午节是祭祀的节日,不能说快乐,只能说安康。然后这条内容就被疯转。

而且注意,不是文化程度高的人开始转,是学历和文化普遍更低、年岁也更大的网民,还有家长群、老乡群等开始转。

两三年之后,这个文化谣言开始很普及了。你说“端午快乐”会被人自以为是地纠正、驳斥。许多读者都发给了我类似的例子。

就在四年前,我被一位老家的亲戚直接纠正:不能说“端午快乐”,只能说“端午安康”,这是“传统文化”。

一些媒体和营销博主也加入了传播这个文化谣言,因为他们缺选题。

到现在,九年过去,“端午快乐”几乎变成了全民的禁忌,企业、个人都不敢轻易说快乐,都换成了一个奇怪的“端午安康”。

传统文化里有没有这样的禁忌,说端午节是“祭祀日”,不能说快乐,必须说安康呢?

当然没有。这是一个营销号伪造出来的传统文化。

说直白点,这是专门欺骗不太了解传统文化的大众(以及博主)的。

古人“端午快乐”的例子不要太多。

《全唐诗》里,唐玄宗李隆基《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并序》就说:“叹节气之循环,美君臣之相乐”“超然玄览,自足为乐”。

难道大唐天子还不如你今天几个营销博主懂传统文化?

苏东坡写端午的词《浣溪沙·端午》,写姑娘们开心洗澡:

轻汗微微透碧纨,明朝端午浴芳兰。流香涨腻满晴川。

彩线轻缠红玉臂,小符斜挂绿云鬟。佳人相见一千年。

非常快乐。难道苏东坡也没文化?

事实上,十年前《人民日报》、新华社等央媒报道里一直用端午快乐:

海外华人也是如此。这是2006年马来西亚总理祝华人端午快乐:

反之,十年前“端午安康”非常少,非常怪诞。

结果,不到十年,人们的记忆就被一个营销号涂改了。

人们好像忽然忘了十年前都是“端午快乐”一样,被一种奇怪的力量驱赶着,变成清一色的端午安康。

老一辈的人固然忽然就遗忘了,而新长起来的年轻人,没有经历十年前的一切,更是认为自古以来就是端午安康。

很多专家都纠正过。北大中文系教授、博导张颐武多次辟谣,说“端午快乐”完全没错。

作家马伯庸也写过聊斋体的小说“安康虫”来讽刺这事。

但是更多的人不会听。明明的真的传统文化摆在那里,从唐至宋、元、明、清,名臣、大儒、诗人都是端午快乐,可人们无视了,也不提了,提就是“你没文化”。

旧文《乔峰的真正结局》里说过一段话:

当真理和谬误一起赛跑,往往是谬误插上翅膀,而真理寸步难行。

辟谣的往往干不过造谣的,因为辟谣利用的是人类的良知,而谣言利用的是人性的弱点。良知永远不是弱点的对手。

更讽刺的一幕是,有人颠倒黑白,不讲逻辑,说:“你凭什么剥夺人们说安康的自由?”

他们已经完全分不清楚到底是谁在强加谁,谁在剥夺谁的自由了。

这就是公众记忆被营销号涂改的全过程:

一开始,有人炮制一个假的过去,遮蔽掉真的过去。然后大家的记忆会迅速被清洗,被植入伪造的东西,最后实现全体遗忘。

再然后,一些迷糊的人会开始拼命捍卫这个假传统。

好比原来都没有辫子,可是后来突然就誓死捍卫辫子了。

而爱上一条辫子,只需要不到十年。

还有人追问:为什么你老爱说“端午快乐”这个事?

很简单,因为和很多朋友一样,我们天生就是不喜欢被脏手按头。


丁道师:文字是母体,母体不会被短视频冲击消亡

5月29日晚间,十多位媒体朋友相聚于北京地坛公园西侧的淮扬府。席间,又有两位媒体朋友和我讨论起短视频对图文内容的冲击,建议我赶紧转型:“要把视频号做起来。”

朋友的建议,又一次让我开始思考:短视频真的要取代文字表达了吗?

其实关于这个问题,去年我就在《短视频大行其道,文字创作者已无生存空间?》一文中有过探讨分析。我的结论是,短视频大行其道,但绝对不会取代文字。

今天我依然想说,文字是母体,母体是不会消失的。恰恰相反,母体可以赋能视频、音乐、游戏、动漫等多种呈现形式。

虽然现在人人热衷于做短视频,做视频化的内容,但我们得知道文字的重要性。

以无数人向往的大唐盛世为例,那个时代的有很多艺术成就极高的文化呈现形式,如公孙大娘的剑舞、李龟年的音乐风采,都是那个时代的文化瑰宝。然而,千百年后,这些受到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成就被历史淹没了。

而正是因为有那些用文字记录的人,通过他们的描绘和加工,我们才得以了解前世的这些艺术瑰宝。也就是像李白、杜甫这样的文字创作者,他们通过文字输出作品,保留了各种艺术形态的传承,让后人有机会欣赏了解到过去的风采以及人和事。

现在也是如此,虽然短视频等新型呈现形式非常火爆,但它们都需要媒介来保存,且有一定的保存门槛。从早期的磁盘到如今的云服务存储,媒介形式已经换了很多种。

尽管这种短视频以及新媒体形态火得一塌糊涂,尽管有各种各样的新型呈现形式,但它们都需要一个媒介来保存,都有一定的保存门槛。从早期的磁盘、DVD、U盘、硬盘到云服务存储,你看,这中间换了多少种媒介形式了?20年前用3.5寸软盘存储的东西,你现在要想把它读出来,还得专门找那些带有读软盘带的电脑和机器才可以。再过50年之后,现在你硬盘里面保存的东西还能读取出来吗?或者,你的硬盘使用寿命有50年吗?

而文字这种东西,相对来说保存门槛较低,甚至极端情况下,可以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下去。

其他任何一种信息载体,都没有文字所特有的传递信息、抒情、载道的低门槛。

所以,不管时代怎么变化,出现什么新的东西,我们都要保持对文字的最基本的敬重。要坚持文字的输出,相信这个东西可以流传几百年、几千年。

同样地,现在我们进行内容创作时,不要学习那些短视频博主总想着吸引多少人关注、点赞和评论。我们要把视角放在更长远的未来,思考文字的价值本身,而不是哗众取宠或以流量为中心进行创作。

只要我们创作的是有价值的内容,历史会证明我们所存在的意义。

发布于:北京?

责任编辑:
热门阅读排行
© 手活爱好网